2023.05.16
聽到學校要放暑假了,社區的阿公、阿嬤說:「唉啊!要變安靜了!」這些老人家平時都會坐在村子以前的柑仔店前聊天,上學、放學時間會有很多小孩經過跟他們說:「阿嬤好!阿公好!」這些孩子都是雲林縣山峰華德福教育實驗小學的學生。
華德福教育學校成立於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隔年(1919年),奧地利學者「人智學派」創始人魯道夫.施泰納(RudolfSteiner,1861~1925)應德國企業家之邀,為華德福‧阿斯托里亞(Waldorf-Astoria)捲菸廠員工創辦一所子弟學校。華德福教育的根本,是為了反省殘忍的大戰中,人性缺少的善美真,試圖找回那塊失落的拼圖,進而提倡一種開放給任何人,不論身分、職業、階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教育理念。
在臺灣雲林,2011年轉型做華德福教育的山峰國小所致力推動的,也是這樣的一個教育理念。2012年到校任職的黃錫培校長認為,身為一所公立小學應該要分享資源,開放給任何人,因此希望提供每一位孩子公平參與華德福教育的機會。所以雖然近幾年來山峰國小附設幼兒園名額供不應求,校方仍堅持讓弱勢家庭與在地居民優先入學。
孩童之外,校方希望照顧到的還有整個社區。考量到當地交通不便,校方跟政府溝通,提計畫,爭取將學校營養午餐制度擴及當地長者,將原有三合院式舊校舍,規劃為「長青食堂」。食堂對面規劃為幼兒園,校長跟社區長輩聊天,談到學校的孩子時說:「恁毋免驚嘸機會看孫,因為全校ㄟ囝仔都是恁ㄟ孫仔」。學校轉型之前的山峰社區,原本是個逐漸高齡老化的社區,這幾年隨著孩子回流,老一輩居民的氣色、面容也漸漸有所改變,好像感受到孩子們注入這個社區的活力。
為了讓社區與學校有更緊密的連結,校方邀請耆老到校分享當地歷史文化發展過程,讓孩子對家鄉有更深刻的認識並培養在地情懷。家長和學童也在參與歲時節慶活動的過程,學習並承續社區傳統文化,例如,共襄盛舉社區拜平安,母親節時邀請各家庭準備菜餚一同分享,年底冬至搓湯圓由孩子親自送暖到社區長輩手中。學校與社區共構一幅在地共生的美好圖像,而這份美好來自於雙方人事多年的磨合與努力....
點此觀看完整文章 雲林縣山峰華德福教育實驗小學──學校和社區的互助共生模式|實驗教育亮點
分享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