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17
【活動日期】: 2023年5月5日(星期五)
【活動地點】: 雲林縣石壁竹林
【報到地點】: 五元兩角(※搭乘接駁車前往者,請於報名表勾選上車地點)
【報名費用】:全免。
【報名洽詢】:(05)537-4979
本活動提供中餐,敬請自備餐具,並勿攜帶免洗餐具及其他一次性使用之塑膠類製品。
【招收人數】:20人。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在日本廢棄的孟宗竹林入侵周圍闊葉森林或柳杉林,是一個棘手的生態問題。在臺灣也能觀察到,曾興盛一時的竹產業如今困頓低迷,因而許多原本人為種植的竹林被棄置。沒有疏伐管理的竹林,竹子越生越密,竹管細小,林內陰暗,其他植物很難存活。另一方面,竹林順其天性向外拓展以獲取更多陽光,導致天然闊葉林的生態破壞。
問題癥結在於竹子沒人使用、竹林缺乏管理,思考廢棄竹林的問題,一則是要拓展竹子的應用,讓竹子有出路,讓經濟作物的竹林得以被維護、生生不息,對於生態、對於固碳都有正面助益;二則是思考竹林演替的可能性,如果臺灣竹林的面積遠遠大於需求,很難沒有採收需求去整理竹林,且單一化的竹林生態是脆弱的,一旦開花就整片衰敗殆盡,那麼竹林應該要朝向什麼方向撫育?能不能和其他植物共生?演替成為物種多元的生態系。
曾經在亞泥花蓮場擁有復育原生植物成功經驗的黃瑞祥博士,開採後的礦場岩石裸露,都能夠復育為人人稱道的鳳凰林,提出以超優勢樹種撫育竹林的觀點。黃博士說,牛樟能「鎮守土壤」,是防止土石流大功臣,過去因經濟價值被人們過度採伐,瀕臨絕種,已列為一級保育樹種;在黃博士的倡導和推動下,原生種牛樟已經復育成功,希望能更廣泛種植牛樟,繼續守護台灣山林。牛樟也是少數能與竹林共生的的樹種,讓我們和黃博士一起走訪石壁竹林,參訪不同管理方式的竹林樣態,藉著黃博士的復育理念和經驗,探討竹林生態演替的可能性。
黃瑞祥
農藝及土壤學博士,曾任彰化縣政府農業局局長、遠東企業集團亞利通運公司總經理、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董事長
陳兵通
雲林縣古坑鄉石壁村村長,竹林經營者
分享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