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8
作者:陳燕錚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悟道詩》宋,茶陵郁禪師
2023年1月,埃默里大學「冥想科學與慈悲為本倫理中心」主任—―洛桑丹增涅吉教授(Prof. Lobsang Tenzin Negi),與SEE Learning計畫總召松杜‧桑弗(Tsondue Samphel)來訪臺灣並帶領CBCT工作坊,這一場認知為本的慈悲訓練基礎課程Cognitively-Based Compassion Training Foundation Course ,帶給臺灣SEE Learning學習夥伴們一場心靈饗宴。
二十世紀末的「正念革命」讓世人對東方的身心靈技術重新定位,「正念」實務除了獲得生物醫學領域的大量實證,也打破西方科學的身心二元論,由於成效卓越,已廣泛運用在醫護、心理、教育、商業、國防……各領域。
「新冠疫情戳破個人主義神話」1,「慈悲」實務是西方向東方取經的新火種,聚焦在拓展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和利他行動;CBCT是「慈悲」實務的開創範例,相關實證研究也最豐碩。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人類引以為傲的科學文明,大隔離也引爆各種心理和社會問題,在恐慌蔓延中,CBCT以「慈悲翻轉」2疫情中的孤單和憂懼,攜手全球面對疫情大海嘯。
CBCT 是一套八個學習模組3的分析式冥想技術4,從「安頓身心」5開始,再以「正念」的「認知脫鉤」作基礎,先解構再重構6,開發個人「自我慈悲」、「感恩」、「慈悲」等優勢能力。CBCT除了透過共同人性的連結、由己而他,拓展同理心和視野;也經由深入分析觀察我們身處的複雜世界,體察緊密鑲嵌系統的一體性、促發感恩心和利他行動。不若價值中立的「正念」實務,「慈悲」訓練是一種倫理選擇和特質(trait)培養;CBCT強調知識內化的三階段歷程,重視日常生活中的淬煉深化,是人類能領銜AI的不共之處7。
生物醫學和社會科學向來涇渭分明,CBCT從演化和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不只打破身心二元論、還跨越生物醫學和社會科學的邊際。雖然「正念」和「慈悲」有相同的淵源,但「正念」在華人社會是新名詞,「慈悲」概念則存在既有的認知,在重視個人獨特性和人際界限的21世紀,CBCT容易被簡化曲解、甚至挑起科學和宗教之間的敏感神經。假若輕巧的「正念-自我慈悲」、「正念-慈悲」對華人社會已經足夠8,CBCT是否更適合沒有包袱的西方人?
2023年10月倏地爆發的以阿戰爭劇烈衝撞被中美對峙和烏俄戰爭撕裂的危脆世局,上個世紀的戰火未歇,這個世紀的煙硝再起。痛苦冰封人性,滅村屠城,從猶太屯墾區到整個加薩走廊;悲憤激化對立,從以色列哈瑪斯到全世界的穆斯林和猶太族裔。仇恨快速蔓延、從中東、歐洲到全世界……。
網路和直播讓全世界目睹女孩被施暴遊街的裸體、看見嬰兒被斬首燒死的屍身,以及人間煉獄中的巴勒斯坦難民。猶太母親的手機收到兒子被虐殺的過程;巴勒斯坦母親則眼睜睜看著孩子在懷中餓死、在眼前被炸死或因為醫藥不足而亡……。科技為人所用,社交媒體和假訊息創造了許多虛實難分的平行宇宙;誰是受害者?誰是加害者?誰說的是真相?甚麼是公平正義?
全球化的21世紀有複雜多樣的文化、廻異的立場和各式各樣的宗教與價值觀,千百年的世仇又何止眼前的加薩走廊?暴力一觸即發,核武威嚇的恐怖平衡再啟,世界大戰的陰影也如影隨形,人類如何跨越多元的差異避免玉石俱焚?
「黑暗不能驅逐黑暗,只有光明可以做到;仇恨不能趕走仇恨,只有愛可以做到」9,有力量的「慈悲」從來都不容易,卻是人類演化倖存的路徑,也是黑暗中最後的人性曙光。正是在最憤怒絕望的時刻,我們需要溫柔的力量化解對立,也是在最混亂動盪的時代,我們需要慈悲寬容同行。CBCT嚴謹的「慈悲」訓練能深化社會連結化解孤單、點亮心中的光;能涵養正向價值和道德勇氣、面對社會系統性的不公義和混亂世局。歷史洪流中的個人向來渺不足道,但一群人的點點微光卻可以匯聚成轉變世界的正向力量,21世紀人類的生死存亡可能就取決於它 10。
參考資料
1 2022年5月號科學人雜誌:「疫情戳破個人主義神話,我們在演化上是互助合作,而非自私自利」。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7%96%AB%E7%97%85%E6%88%B3%E7%A0%B4%E5%80%8B%E4%BA%BA%E4%B8%BB%E7%BE%A9%E7%A5%9E%E8%A9%B1-013911577.html
2 2020年Emory大學「冥想科學與慈悲為本倫理中心」推動「慈悲翻轉」運動。https://compassionshift.emory.edu/
3 八個模組依序如下:1.連結滋養的時刻,2.發展穩定而清晰的注意力,3增強自我覺察,4.&5.培養自我慈悲,6.拓展關懷的範疇,7.增強感恩和溫柔,8.運用慈悲的力量。
4 透過「穩定式」與「分析式」兩種禪修培養正向情緒,如感恩、慈悲等。
5 CBCT模組一以「復原力-創傷知情」調節神經系統、增加安全感和復原力。
6 CBCT先進行「復原力-創傷知情」,之後四個模組都是「正念」實務的操作,透過「認知脫鉤」和「自我慈悲」提升復原力。最後三個模組是「慈悲」的核心,透過認知重構,建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和系統世界觀。
7 BBC新聞網2023年5月31日,「人工智能三階段:為何科學家聯署限制可導致人類毀滅的AI技術」,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65752703
8 在原本「正念」的基礎上開展「自我慈悲」、「慈悲」等正向情緒。
9 馬丁路德金的名言
10「慈悲心的美德需要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事實上,人類的生存可能取決於它。」——當代心理學,APA 《慈悲心的願景》書評。
分享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