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7.16
新北市生命教育中心學校,池校長分享「夢想」的影響力,當一個孩子有了方向和目標,未來不管在升學或做事方面,再辛苦他都會願意;反觀,當孩子一派茫然,一問,什麼都不知道時。這才是我們擔心的。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就是陪孩子停下來、想一下,我未來要做什麼?給他編織夢想,創造希望的機會。
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王瑞邦主任到場為與會老師帶來一份大禮,[ 113學年度家庭教育議題教師專業社群實施計畫] 提供老師成立共同備課、觀課、議課、教學經驗及教材研發與分享等專業社群,希望藉此機會多方嘗試SEE Learning課程。計劃的特色首在簡化過程,老師在學校先找到一群同伴,共備與交流,慢慢走,才有機會沉澱。(有可能前進一步、也允許退後兩步,走到大家都認為比較適合學生的方案)
情緒教育也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視的一環,每個家庭中的成員都可以對自己和家人多一份覺察,就可以促進更好的家庭關係。老師將學生在學校的活動作品(如:仁慈圖畫)分享帶給家長,可以促進家人與孩子之間的連結,幫助家長更清楚孩子的學習。而AI時代來臨,每個孩子的心理韌性也需要老師的引導,面對人際、學業、現實與期望的心理適應等成長議題,都需要由生活情境中去淬鍊而培養出面對挑戰的能力,這也是家長、學校、學生三方都重視的心理健康素質。計畫已經發文至學校輔導室,歡迎老師們組隊申請。
回流研習當天有4位老師分享SEE Learning的課堂推動經驗,分別是鶯歌高職的張瓊云老師與莒光國小的簡玉芳老師談仁慈圖畫帶給學生的滋養作用,瓊云老師還提供「恩典摩天輪」的學習單分享。更超人的是溪州國小王姿雯老師已經在6月5日辦理一場認識SEE Learning 研習,並在校成立社群推廣。另外,當天還有一位特別來賓分享者:三峽國小楊宜倩老師,分享她為期五天的暑期兒童體驗營心得,全程參考SEE Learning 活動,期望學生們增進覺察身體、復原力與自我調節能力並促進相互理解,互相學習的積極態度。學生的臨場表現給老師大大鼓勵,尤其此起彼落特殊狀況依舊很多,但五天下來,老師的結論是:只要願意開始,就能看見不同;學習尊重不同與差異可以讓孩子學啟發善良,老師能夠有更穩定的情緒帶領孩子學習,師生都受惠。
從5月—7月的體驗與交流,老師們驚訝於:「SEE Learning 課程具備完整性與全面性,我覺得蠻值得推廣」,回流研習都採用SEE Learning 的教學法,透過提問、領悟、反思與總結彙整來增進老師的全面理解。如下是研習過程中,老師們的交流片段……….
SEE Learning 讓仁慈被看見….
回憶被善待的經驗,可以是小小的一件事……
來自中和的駱老師分享:
「教室冷氣很冷,但是老師借我一件外衣披著,一整個下午,穿著暖暖的外衣,又上了很溫暖的研習課,心中滿是溫馨。」
來自三峽的蔡老師分享:
「多年前隻身北上就職,一碗湯圓外加一張卡片:「一個人在外,冬至要吃湯圓」,至今,這個美好記憶成為自己溫暖的「找資源」畫面。」
我不孤單,別人也跟我一樣…..
擔任行政工作的程老師分享,我常常工作到下班時,月亮已經掛在天邊。
同組夥伴呼應:「這也是我下班時候的場景,終於可以回家了!」耶! 我們都一樣,同樣境遇,親切且同感。
自我慈悲也是很需要的……
同組夥伴分享在靜心練習時,畫面中有人看著他,拍拍他的頭,說:「沒事了」
我感覺,有些時刻我們都需要對自己說:「沒事了,拍拍自己」
用一個Team 僑見心力量….
來自板橋的張主任,帶領一個結合教學、學務、輔導等五人團隊與會。
她分享今天最驚訝的是:「靜心練習可以透過指導語、這麼柔軟地調節身心。我們學校有1/4學生來自海外,面對的課業、生活都是挑戰。這個工具學會了,是照顧自己,調整身心的好方法。」
從「這個可行嗎」到放手去做……
來自國中的沈老師分享,五月份參加研習時,尚覺得SEE Learning要在教室實施有些困難,回校後突然面對學生情緒跟壓力狀況高漲的事件,突然想到用個別的方式教他們「立即救助策略」,效果很好、過程中還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誠意,甚至家長也改善了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今天回流場再回來參加,很想告訴夥伴。「持續實施SEE活動,對我也幫助很大。」
池校長給我們的鼓勵:
面對許多教育的變化,尤其班級中的特教議題還在燃燒中。這場回流研習預計35人額滿,但有42老師報名,現場人數將近50人,我們看到學校的現場還是有一群願意一起面對挑戰的同伴,尤其今天有華僑高中、鶯歌高職、丹鳳高中等團隊參加,這是看到希望的一面,期許後續讓資源共享,老師受惠,也幫助更多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