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臺灣竹構學苑 課程紀實 2023.6.3 台東普悠瑪部落竹構參訪紀實

2023.08.03

2023.6.3 台東普悠瑪部落竹構參訪紀實

2023.6.3 台東普悠瑪部落竹構參訪紀實

雜誌上看到的國外案例復刻在台灣行不行?它跟這塊土地的連結有多深?除了產地在附近,在建材與永續議題與土地緊密相連,但是建築文化層面呢?

作者:陳鈺雯   攝影:簡志明

2023/6/3

 

初衷:回到原住民竹構

從事竹構設計一段時間,時常思考這作品如果放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適合?將雜誌上看到的國外案例復刻在台灣行不行?它跟這塊土地的連結有多深?除了產地在附近,在建材與永續議題與土地緊密相連,但是建築文化層面呢?

於是,當綠枝邀請擔任臺灣竹構學苑首批課程助教,我很榮幸地答應了,而且,這堂課是一場尋根之旅,從原住民竹建築開始。

課程由林雅茵建築師規劃,邀請台東卑南普悠瑪部落耆老鄭浩祥老師,傳授搭建傳統普悠瑪部落的Ttakuban(少年會所)竹建築,Ttakuban是一棟直徑10公尺、高度10公尺的干欄式竹構造,底部由一百多支竹子撐起架高的樓地板,二樓板上是主要的起居空間,整體構造包含結構、牆面、屋面、家具等都是由竹子所建造,並鋪上茅草做屋頂。

 

做為課程前導的參訪行程

鄭浩祥老師長期在普悠瑪部落耕耘傳承部落文化,積極參與部落大小事務,在台東有許多竹構造作品,也帶領在地國小生搭建少年會所縮尺竹構。我們希望在竹構學苑開啟課程之前到現場,聽鄭老師談部落文化與故事、看部落傳統竹構、理解這些構造背後的典故與普悠瑪部落竹子觀。

 

參訪紀實

2023年6月3日上午,在台東火車站集合,開始這一天的行程:

 

1. 卡塔文化工作室

位於台東糖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這裡有部落藝術家進駐,進行創作與作品展售,可以見到先前藝術展中鄭老師製作的成年會所、穀倉、少年會所與獵寮的縮尺模型。我們停留兩小時,聽鄭老師解說模型、享用午餐。

 

(1)Palakwan成年會所,是部落的決策中心,重要會議在此進行,部落少年(男子)需要經過少年會所六年的洗禮,才有資格進到成年會所,在此接受三年訓練。Palakwan外型是常見的長方形雙披水斜屋頂,入口處有圍牆,老師說明,婦女不能進入成年會所,太太想拿東西給在會所裡的先生必須隔著這道圍牆交遞。構造工法上,竹子與竹子大多是交疊後綁固。

(2)穀倉

跟少年會所一樣是挑高的干欄式竹構,挑高能避免老鼠。稻子收割後,會成把地收納進穀倉,要吃之前再以杵臼去稻殼。

(3)獵寮

狩獵時臨時搭建的構造,有時用竹子,有時用木頭,看當時所處環境所能取得的材料。構造上以X型的柱子撐起ㄏ型的屋架,屋面與地板都鋪上茅草,這樣就搭起一個簡單、能遮風避雨的場所。

 

2. 卑南文化遺址公園

這裡有一座1:1的Ttakuban少年會所,我們看到的是第三代,第一代建構於民國87年卑南族聯合年祭,當時鄭老師負責搭建一個舞台,他用少年會所架高樓板的構造方式作成舞台。活動結束,園方覺得空曠的草地上有這樣一個構造很好,於是就留下來了,之後當有竹子需要更換或屋頂茅草需要疊加,老師就會提醒園方,真的不堪使用就拆掉重建,並重新調整大小,我們當天看到的長寬約10公尺,在大草地上很適合。

Ttakuban是架高的意思,中文名稱少年會所,是部落的初步的教育機構,少年在此由高年級管理低年級,學長帶學弟,他們在此一起生活,學習勇敢、機制、禮節、服務、倫理、與絕對服從。

空間上,由竹子架高撐起約5m高的樓地板,二樓樓板上的核心是火塘,接著有一圈狹窄的走道,然後是床架,沿著床架外圍是一圈透氣的竹牆,牆外還有一圈走道;從地面上來,爬梯直接進到二樓板上火塘邊的走道而非外部走道,這與斜撐柱不是在樓板外緣、以及一樓很密的柱子一樣都有防禦考量。

 

3. 南王民族實驗國小―竹構涼亭

這裡有一座縮尺少年會所竹構,是鄭老師帶著國小學生搭建起來的,除了少年會所,學校裡還有鄭老師搭建的傳統家屋、穀倉,以及自行創作的竹構涼亭屋,是此趟行程唯一一個鄭老師跳脫傳統的作品,由14組4支竹子的柱子撐起一片跨距約10公尺的竹棚,可說是相當大膽的嘗試,塑造舒適涼爽的迷人空間。

 

4. 南王民族實驗國小―傳統家屋

外型也是長方形雙披水斜屋頂,但構造工法都不一樣。傳統普悠瑪家屋的山形屋頂是斜撐的作用,竹子與竹子的接頭以黃藤綑綁固定,牆壁表面層是剖開的竹片,中間夾著茅草,是會呼吸的牆。

 

5. 卑南文化廣場

是部落重要的場域,族人在此舉辦各種活動,如歲時祭、年祭、婦女除草完工祭…,這裡有運作中的祖靈屋、成年會所、與少年會所。很可惜,礙於法規,這裡的少年會所以鋼代竹,不是傳統的Ttakuban構造。我們在此做綜合討論,老師娓娓道來部落的各種故事,大家交流本日參訪心得。

 

6. PAKUMAWAN

行程接近尾聲,大夥兒意猶未盡,我們看還有一些時間,於是加碼參觀Pakumawan。Pakumawan有地標、證明、標示之意,是一個多功能使用空間,部落陳冠年耆老設計的作品。其構造與少年會所相似,一樣有架高樓板,但樓板上的構造不一樣,樓梯的位置也不一樣,二樓有欄杆,而且,有別於傳統少年會所,這座竹構男女都可以使用。我們獲得作者的同意,大家輪流走到二樓一窺裡頭的空間,最後在此大合照,為本日行程畫下句點,接駁車載大家回到台東火車站,有人搭火車,我們則是開車,搖搖晃晃四、五個小時回到西部的家。

 

後記

這趟行程相當充實,從西部到東部,舟車勞頓相當辛苦,也更加感動於接下來的課程,老師願意每周往返台東與斗六,帶領竹構學苑的學員完成一個1/2比例的少年會所竹構。期許自己上完這堂課,創作時能有更深的文化底蘊。

 

 

分享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