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臺灣竹構學苑 課程紀實 2023.5.6 龍崎竹林導覽解說、採竹體驗及講座紀實

2023.08.03

2023.5.6 龍崎竹林導覽解說、採竹體驗及講座紀實

2023.5.6 龍崎竹林導覽解說、採竹體驗及講座紀實

臺灣竹構學苑的第一次課程,也是今年七八月份即將開設的第一梯次竹構實作課程的前導課程

作者: 林雅茵    攝影: 吳佳祐

2023.05.06

 

緣起

這個周末是臺灣竹構學苑的第一次課程,也是今年七八月份即將開設的第一梯次竹構實作課程的前導課程,帶大家來到竹林裡面,背後有一個重要原因。

竹子曾是臺灣最貼近庶民生活的植物之一,在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更是一般人家建造房屋與生活器物的主要材料,乃至唯一選擇。然而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從水泥、鋼筋、鋼骨、到塑膠PVC、PE、PC,各式工業化材料應有盡有,有甚麼理由要再將竹子這種古老的材料拿出來用呢?竹子跟工業化材料有甚麼不同?竹林裡的竹與竹材行裡的竹又有甚麼不同?我們應該用甚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竹子這種材料?怎麼樣用竹子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優點和特色?這些都是使用竹子以前應該要好好思考一番的問題,而要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我認為是帶大家到竹林裡,讓竹子自己來說話,請大家親眼看看、親手摸摸竹子做為一種建材與食材來到我們的手邊與嘴邊之前本來的面目。

此外,為了幫助大家認識竹子,臺灣竹界的大老,臺灣竹圖鑑的作者,呂錦明博士,偕同夫人一起,從板橋來到臺南,將他大半生對竹子的研究與認識用最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呂博士年輕時從「孟宗竹林相改良計畫」開始投入竹子的相關研究,迄今一甲子。他說,只要是跟竹子相關的,他絕對義不容辭。

話說為什麼選擇龍崎?若是大家曾經留意過南部平地公園綠地裡種的桂竹,應該會發現它們總是瘦津津的長不大。一般我們總以為竹子是隨便丟,隨便長,其實它們對於環境原是各有各的挑剔。在建築與器物編織上,中部與北部的人說到竹子,他們指的是孟宗竹或桂竹,而自嘉南平原以迄高雄、屏東,乃至環島半圈到東岸的臺東、花蓮等地方,從漢人的竹攏仔茨到卑南族的家屋與會所,有的與用的全都是刺竹與桂竹。

相較於中部與北部的孟宗竹與桂竹,南部有的則是滿山遍野的刺竹與長枝竹。竹種的地理分布有區域性,因之決定了各地慣用的竹材種類。我曾在高雄與臺南交界的茄萣做過竹筏的田野調查,當地的老漁夫告訴我,旗山、內門、龍崎一帶的刺竹品質最佳,早期他們用的竹子都從這些地方來,將竹子砍伐以後綁在一起,順著二仁溪放流到下游的竹仔市上岸交易。據說在龍崎這裡就是從今天參訪刺竹林的大坪下水。我也在臺南市溪南寮參加過竹攏仔厝的工作營。

在曾文溪還有青瞑蛇稱號的年代,每三五年氾濫一次,當地居民便發展出了扛茨走溪流的因應方式,洪汛來臨之前,趕快將編竹夾泥牆的土敲掉,幾個壯丁便可以把家抬著走到安全的地方,躲避洪水。他們蓋竹攏仔所用的刺竹與長枝竹則是從左鎮順著曾文溪流下來。在上游砍伐好的竹材綁成捆,丟下曾文溪,人跨坐在上面,一起順溪水流到溪南岸的溪南寮或溪北岸的西港竹林村上岸販售,之後再帶著販竹所得的錢步行回去。從臺南左鎮、龍崎到高雄的旗山、內門這一帶原本應該寸草不生的月世界地質雖不適於一般植物生長,卻正好適合刺竹與長枝竹生長,獨厚刺竹與長枝竹等南部竹種,自古即為優良的竹材產地。今次特別拜託張永旺老師與臺南市竹會出借百竹園辦理課程,正是為此。刺竹的曲線感能夠賦予建築物一種自然活潑、隨興不受拘束、充滿律動感的外觀氣質與空間氛圍,是其他竹種所無法取代的。刺竹也是一種最古老與普遍的建材,傳統的竹構造從蓋房子到竹筏都以刺竹為主要材料,直到近年才逐漸被孟宗竹取而代之。

除了可吃與可用之外,刺竹還與一時一地的山川溪流地理與人文環境及地方產業息息相關,更承載了先人因應環境發展出的生存智慧,實在是一種與南部及東部的庶民生活緊密依存的植物,它的價值在今日實在是被低估了。我們到龍崎來感受一下刺竹與長枝竹的生存環境,體會竹子從如此乾旱炎熱又貧瘠的地裡頭生長起來是多麼不容易,這樣,相信以後面對這項材料時應該會別有一番心境。

本次課程由長期深耕南部竹藝的張永旺與張鈞博老師父子為大家導覽介紹刺竹林與長枝竹林,示範不同竹種的採伐技巧與疏伐要領,並安排讓學員親身體驗伐竹的趣味。同時,為使大家深入認識竹子這種植物,特邀請臺灣竹圖鑑一書的作者,曾任林試所研究員的呂錦明博士帶來一場豐富而紮實的演講,透過深入淺出的解說帶領大家進入竹子的世界。

 

 

課程紀實

依據呂錦明博士,竹的地下莖形態可大分為直立型地下莖與匍匐型地下莖。前者一般通稱叢生竹,後者一般通稱散生竹。呂博士說:除了施以栽培經營者外,叢生竹在栽培20餘年之後,其生育範圍之直徑可能還不會超過4公尺,感覺上就是「你把它種在那裡,它就乖乖在那裡。」所以我們通常就稱它們為叢生型竹類,又因為多分布於熱帶地區,因此也有人稱為熱帶型竹類。

散生型竹類其生育地範圍或多或少會依栽植後年歲之增加而擴大,因此英語稱之為running bamboo,又因較多分布於溫帶以至寒帶地區,因此也有人稱呼這些竹子為溫帶型竹類。竹林的林政問題最主要的就是散生型竹類地下莖的競生問題,或是國有竹林的地下莖擴張到私人茶園,又或是私人竹林的地下莖擴張到國有林中,往往造成難解的糾紛。

 

呂博士又說,竹子的竹稈可分為直立稈及攀繞稈兩種。直立稈顧名思義,竹稈直立,多數竹類屬之。攀繞稈之竹稈為蔓藤狀,盤繞或攀緣其他物體或樹種而生長,臺灣原生種有莎簕竹,主要分布於恆春半島,在林務局恆春分所後方有發現,引進種則有紫籜籐竹。

在竹種辨識上,長枝竹與刺竹可從量體分辨。長枝竹在最好的狀態下,高度約12M,頭徑約7~8cm。刺竹的竹叢很大叢,高度約在15~20M,頭徑約12~15cm,大支刺竹的重量則超過100臺斤。也可從葉片分辨。刺竹的竹葉特別小,僅約長枝竹的1/3到1/2,是南部唯一的落葉性竹種,竹葉顏色有綠、黃、紅等變化。長枝竹終年常綠。在南部,沒有刺的竹子多半是長枝竹。刺竹與麻竹量體相近,但刺竹的竹葉特別小,麻竹的葉片特別大。綠竹的植株較其他竹種低矮,枝條柔軟,與其他竹種在外觀上差異較大。

依據呂錦明博士,屬於春季發筍之竹類有孟宗竹屬、青籬竹屬、苦竹屬、玉山矢竹屬、箭竹屬等屬之竹類,如孟宗竹、桂竹、包籜矢竹等;屬於夏季發筍之竹類有蓬萊竹屬、麻竹屬、巨草竹屬、梨果竹屬等屬之竹類,如綠竹、烏腳綠竹、麻竹等等;屬於秋季發筍之竹類則有寒竹屬之竹類,如四方竹等。而蓬萊竹屬與麻竹屬等夏季產筍竹類如筍用竹種之綠竹、烏腳綠竹、竹變、麻竹等,這些竹種的竹筍產期能從四月起至十月底止之主要原因,除了這段期間的溫度尚可適合讓其地下莖上的芽苞膨大發育之外,乃是採筍技術使然。影響發筍最重要的因素為水分及溫度。只要水分與溫度適合,將夏季剛出土的第一支竹筍砍掉採收,一周後會再發兩支筍,再砍掉後會發四支,依此類推,可持續採收到秋季。但若竹筍未予採收,該叢竹株之正常發筍僅止於2 ~ 3支而已,至七、八月間即停止發筍,故仍屬於夏季發筍種類。

依據百竹園經營者張鈞博先生的說法,長枝竹的筍期自四、五月一直到中秋節;刺竹稍晚,自五、六月起至九月結束;依據雲林縣古坑鄉石壁村村長陳兵通先生的說法,孟宗竹的冬筍在農曆十一月到正月之間,接著春筍從農曆二月到清明前二十天,呂錦明博士說明二者之間的區隔在於冬筍是把還在土裡的筍挖出來,只要還埋在土裡,筍籜與筍毛都是橙黃色的,就算是節後才挖出仍算是冬筍,而已經出土且筍毛變黑褐色的,就算在節前挖出也算是春筍;桂竹自二月開始發筍,主要筍期在三到五月間。

竹材的材齡不以植株的竹齡計算,而以竹稈的材齡計算。俗諺有云:存三去四莫留七,說的是竹子應該在成熟時材質最穩定而準備走下坡之前取下利用。臺灣建材常用竹種的竹稈一般說法約四年成材,以四到六年竹齡的竹稈最適合採伐,以此時的竹材纖維密度高,因此硬度與韌性均強。然而刺竹屬大型竹種,成材所需時間較久,以四到七年竹齡的竹稈最適合採伐,竹器與蚵架用刺竹亦應為三年竹以上。建材用孟宗竹需時更久,至少需五年方可成材,適合砍伐的竹齡自五年至九年,乃至十年以上竹齡都沒問題。但用於編織時則有不同講究,材質要柔軟,而竹齡越年輕,材質越柔軟,因此三、四年以上的竹已不適用,太硬,彎折時容易斷裂。

對叢生竹而言,在中心的是老竹及成熟竹,長在越外圍的竹稈越年輕。又叢生竹的成熟竹在下層的分枝多數仍會留存,不像散生竹在低的地方側枝會幾乎脫落光。在竹齡判別上,以長枝竹為例,沒足歲的竹稈會殘留籜片以保護竹稈,籜片已經脫落而表面帶白粉的是上一年發的筍,已足歲,為二年竹,表皮青色,已無白粉的是三年竹,接下來會上去附著於表皮的是青苔,會使竹稈的顏色轉成墨綠,越來越深,為四年以上的竹。一年生刺竹的表皮同樣有白粉而使表皮呈現白色,二、三年生竹的色澤會越來越深,到第四年變成黃色,已是成熟竹,竹齡更老時會轉成黃褐色,此時若沒採伐下來便會從中間開始整支乾枯掉。

除了竹齡以外,陽光也會影響到竹子的外觀色澤。若剛好長在陽光強烈的地方,竹子有時會曬到發紅。

長枝竹節間長而柔軟,以往關廟地區便將長枝竹用於編織,製造胸針、耳環等使用多重纏繞技法的飾品。但環境會影響節間長度與竹徑大小。如南部平地的桂竹竹徑多不足2公分,但韌性大,可供籃筐收邊使用。是以不同的風土條件下,竹子會出現不同的特性,若能加以研究便可利用不同竹種在不同環境中會產生的各種特性作多方面應用。

竹材的市場模式有三種,代伐、個體戶與工班頭。代伐即工班頭包下竹林的竹子後,以工計價。個體戶是由個人承租竹林的地上物,自己採伐、自己賣給中盤商,但中間的利潤會被中盤商拿走。一個中盤商一般手頭有三、四個採伐戶,可以數家比價,因此目前個體戶苦哈哈是因為價格被中盤商控制住。工班頭承租竹林,雇工採伐,自有機具、通路,自賣自賺,無須經中盤商。然而缺工問題越來越嚴重,而農業外勞尚未開放。以臺南龍崎而言,此區最年輕的砍竹人是五十多歲,其餘都已上年紀,萬一在砍竹時出點意外,一休息往往就不再重拾本業,因此竹材的供應隨時可能斷鏈。

 

 

砍竹要領

工作時間

職業工班從日出上工,做到上午十點鐘休息,避開日正當中的時段。

 

工具

傳統用斧頭,現在則有柴刀、手鋸(折合鋸)、電鋸乃至挖土機,並有其他輔助工具如割格仔等。長枝竹較容易採伐,一般使用手鋸即可。刺竹採伐困難,工具亦較多,以臺南龍崎的砍竹人余建章司阜為例,他的基本配備包括柴刀(前端彎曲,宜帶柄,因一寸長一寸險,加柄可保護手部)、割格仔(割除側枝、將鋸斷的竹稈拉下來)、手鋸、鏈鋸、鋼板鞋(刺竹採伐過後,牛角狀的尖刺散佈於地面,輕易可刺穿鞋底,一刺下去會一個禮拜不能走路)、護目鏡、寬邊帽(防塵、緩衝防護)。

 

砍伐方式

長枝竹的竹稈採伐以人工疏伐為主。刺竹的竹稈採伐以鏈鋸、挖土機等機具皆伐為主,不管個別竹稈的成熟度,整叢砍下來之後再粗分,將太嫩及老到不能用的挑掉。

 

工序

一. 砍伐順序規劃

以叢生竹而言,還沒砍竹前,竹林很悶,砍光以後又很熱,所以哪邊涼快那邊去,因此規劃砍伐順序時會同時考慮遮陽的方向。

砍的時候要先看從哪裡開始砍、遮陽、腳路、竹稈預計放倒的方向,應順勢,不要硬扳。通常會規畫使數十支往同一個方向倒,以利清出空間供分切作業,將竹林一塊一塊整出來。

若為叢生竹,應先選定同一叢中欲砍伐之竹稈,規劃砍伐之先後順序。

倘為疏伐,宜先採伐老竹並將清尾仔等一併處理掉。惟叢生竹的老竹在竹叢中間,因此雖然有時只需其中一支卻需要多鋸兩支。然而不及格的竹子不能賣,因此在商業生產中,成本會轉嫁到實際販售的那支竹子上。過往因買家多,共同分攤成本,負擔不大,現在買家少便有影響。惟即令如此,從永續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講,將外圍的嫩竹留下,先砍老竹,因營養供應好,接下來發筍便好,長期來講有利於掌握及穩定竹子常年可供採伐的數量,只是頭一年無法得利,需等到第二、第三年才會比較好。

今日砍竹的人很像遊牧民族,向地主繳交租金以後,往往以最大獲利為目標,將竹叢以皆伐的方式全數採下、分切,下一次要六年以後才會回來,因此便不會以疏伐的方式永續經營管理竹林。然而成熟的刺竹叢竹稈直徑約12~15cm。皆伐之後的第一年,竹徑僅有3~5cm,第二年約5~6cm,要到第三年才會回到十公分多,因此會有兩年的空窗期無法採伐。於是近年逐漸有砍竹業者注意到疏伐的好處並嘗試改變作法,應能有利於竹林產業逐步健全發展。

疏伐時需盡量降低損傷其他竹子的機會,避免擦傷竹稈表皮,日久形成孔洞,長螞蟻、積水等。

二. 預判該支竹稈放倒的方向

看腳路、風向等決定竹稈鋸斷後預定倒下的方向,應順勢,不要硬扳。

將竹稈預計倒下的路徑清好淨空,以避免在倒下的過程中卡住下不來。

一支刺竹的長度約在15~20公尺,大支刺竹的重量則超過100臺斤,萬一在砍伐的過程中被砸到,非死即傷,因此預判鋸斷後竹稈倒下的方向對於安全極為重要。

 

三. 障礙物排除

進竹林時會先將工作範圍內會影響到出入的側枝清除。

叢生竹的成熟竹在下層的分枝多數仍會留存,不像散生竹在低的地方側枝會幾乎脫落光,因此疏伐的難度較高。

若為長枝竹,可以柴刀先將工作範圍內有阻礙之側枝打除,甚至將該叢竹子的側枝都一併清除以利來年採伐。去除側枝時宜以手鋸或柴刀貼著竹身將側枝鋸平,把芽點徹底破壞掉,以避免側枝再萌發出來,影響隔年的採伐工作。惟此作法可能產生一個問題,即若事後發現該叢竹子的種很好,然而芽點已被破壞,竹稈就不能用來扦插繁殖了。

若為刺竹,須先以割格仔割除側枝,將鋸切竹子時及竹稈預計倒下的路徑中可能的障礙物排除。

 

四. 鋸斷

竹稈的採伐高度宜盡可能貼著地面取,否則下面的竹段會從芽點冒更多側枝出來,不僅妨礙下次的採伐,同時下面的竹段若未將芽點完全去掉而萌發側枝,既耗費營養又不成材,更會影響到發筍。因此即使編織只需用到節間較長的中段竹稈時,頭段一樣要取下,且採伐竹稈時最好將地面上的芽點全部處理掉,又或是等下次周邊的竹稈也採伐完後再一併處理亦可。

下刀處宜在竹節下方,以避免倒下時造成切口上方要用的節間開裂,影響竹稈的價值。完成後切口處竹節上方所留的節間亦宜盡可能短,並鋸砍一個切口,以避免下雨時竹筒內積水無法排出,導致竹頭浸爛壞死。

先在竹稈預定放倒的一側鋸切至1/3竹徑處,再從另一側鋸斷,一則可以避免鋸片夾住,二則可以避免竹稈倒下時的重量將未及鋸斷的部分扯裂。亦可從上面先鋸五六成之後再從下面鋸斷。

像長枝竹等容易採伐的竹子在鋸切同時可以略為施加外力將竹稈推向預定放倒的方向,有助加快速度。

 

五. 放倒

長枝竹鋸斷後若未順勢倒下,可將竹稈從基部抬起來放到地下。若末端仍糾纏在一起而無法放倒,可從竹頭端將竹稈往不同方向拉動看看再放下。

刺竹鋸斷後,須以割格仔將竹稈拉下來放倒。

六. 砍除末段竹尾:

去除側枝前,先將末端太細的竹尾段砍除棄置於竹林中。

七. 去除側枝

只在砍除竹稈尾端時因為一定要用刀刃才行,否則其他作業如清除側枝等宜盡量使用刀背,以減少刀刃的磨損與崩壞。此外,用刀刃去除側枝時,刀子會跳,容易留下基部的突起,不易打除平順。

長枝竹的側枝以柴刀敲除比起以鍊鋸鋸除來得合適,較不易傷到竹皮,尤其用於竹編時,最重要的是竹皮,故而用刀施力時須留意不要碰撞到竹皮,以免影響到品相與價格。竹頭為竹子貼近地面的部位,竹尾為竹子向上生長的方向。去除側枝時,可先使用刀背從竹尾向著竹頭方向貼著竹身劈砍數刀,再從竹頭向著竹尾打除側枝,如此可避免將竹稈上的竹皮連帶撕扯起來,影響美觀,反之亦可。取除側枝時應自側枝基部劈除乾淨,避免留下突起。

刺竹要先清除側枝才能砍竹稈。刺竹的側枝粗大,放倒的竹稈一般使用鍊鋸去除側枝,自竹頭向竹尾,貼著竹身鋸除。

以孟宗竹而言,山區竹林剛砍伐下來的竹子如擬立即運出會先去除側枝。亦可不立即運出,帶葉留置原地氣乾一段時間,待重量減輕後才搬運下山。生竹如放在土上一個月尚可接受,不會影響品質。

 

八. 竹稈分切

若為長枝竹,分切取竹時一般會依使用需求規劃。用於編織的竹材若竹徑小於5cm,因竹壁曲率較大,不好使用。又以中段竹稈最適於編織,因節間最長、錐度小,竹徑最勻,頭尾徑一致。

若為刺竹,多於砍下後隨即依市場需求及賣價分切為大頭、中段與架尾。

大頭,即竹頭段,取長度10~15臺尺,因中盤商收購的最小竹稈長度為10臺尺。現場取大頭時,以一支12尺長之竹料為標尺,於10尺長處貼紅色膠帶供量測長度。竹頭段最紮實,越靠近竹頭,管壁越厚,中空處越小。刺竹的最大宗用途為蚵架,大頭即用於臺灣西部海岸沙灘立棚仔式蚵架之立柱。用於蚵架的竹材應為三、四年生的硬熟竹,但也有業者較不講究,使用二年生竹,又依竹徑規格略分三級,分別為5~6cm、6~12cm、13cm以上。

架尾,即竹尾段,取尾徑∮≧3.5cm,長度24或16臺尺之竹段,多用於廣告看板的支架或鷹架。因竹尾段的強度已足敷支架使用,而中段材料雖然較好,卻比尾段要重,工作起來較費力,故一般均捨中段而就尾段。

中段,竹稈將前後段的大頭及架尾切下以後,剩下的就是中段,用於編織最佳,但編織的用量少,故而多半只能用於造金紙。且因金紙的紙漿原料以重量計價,同樣一車的空間如載竹尾段,既占空間,重量又輕,疊滿一車的重量很少,不划算,故中段原本雖是最佳材料所在,卻多論斤秤兩賣做紙漿用,對於砍竹人來說屬於額外的紅利收入。

 

 

 

 

分享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