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SEE Learning 課程紀實 2024 SEE Learning深度培訓工作坊(一)

2024.07.21

2024 SEE Learning深度培訓工作坊(一)2024 SEE Learning Educator's In-depth Workshop I

2024 SEE Learning深度培訓工作坊(一)

今年首度開辦「深培工作坊」, 有伙伴問:可以參加「淺培」嗎 ?  深培、淺培,都是「陪伴」,透過實地體驗與參與,培養出安全感,並發展自己的優勢能力,培久了,把與生的慈悲、專注肌、復原力技能培養出來。

2024 SEE Learning深度培培訓工作坊(一) 活動報導

在2024年7月20-21 & 8月10-11,今年首度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開辦「深度培訓工作坊」,用「深度」的「陪伴」讓老師更有自信、更有動力及更有充分準備走進教室,信心滿滿!盡情運用SEE Learning方法,增進師生雙方在教與學過程得到幸福,歡樂滿滿!

在培養SEE Learning 24個持久力的過程中,需要留時間與空間,讓參與者主動得到領悟與反思,這是SEE Learning教學法的特色。很期待老師們將這些學習體驗,經過反思,帶回到課堂上。 

 

正視社會情緒學習的重要性

國立臺北教大正向發展與社會情緒學習中心林偉文主任肯定與會老師的參與,他提及:

「教育現場日漸感受到的社會、情緒問題,這是人類未來要共同面對的議題。埃默里大學發展的這套系統課程,不只是全面教導情緒知能,且提供再內化與轉變的策略方法。尤其以現代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也發現:透過實地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大腦結構做改變。

藉由四天的深度培訓工作坊,能對SEE Learning的理論架構更深刻理解,相信老師豐厚的教學經驗定能將這套體驗課程轉化到教學現場上並持續帶動,為老師自己的教學生涯,或未來即將步入教育行列的老師開啟自我成長與幫助學生學習之路。再次感謝利仁基金會的講師夥伴無私地為教育而努力。」

 

實地操作與學習回響

深培工作坊的十堂課內容涵蓋SEE Learning第一章到第七章的範圍,而且與會者將作實地教案演示,互相觀課與討論,對於已經參加過進階培訓,想深入練習SEE Learning全套系統課程的老師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操練機會。

來自中區的許老師回饋…

平常在大學帶正念練習,大學生會問為什麼要做這個?
今天做「接地」練習,體驗到包括喝一口水也是一種身體接觸的感受,透過這種簡單的動作,簡單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身心狀況快速復原。這對高齡學習者而言也可以是一種易解、好操作的方法。

幼小組的莊老師回應…

我的對象是小小兒童,今天學到的描述身體感覺的詞彙表很有幫助,這個詞彙表可以幫助發展遲緩的孩子在認知上先從這些項目來體驗身體感覺,從而大人可以引導小朋友從生活經驗中來學會對自己身體感覺的表達。這是很生活化,又具體的活動。

來自國中組的楊老師回應…

今天的體驗練習,讓我想到不管日記、或生活週記,都可以請學生寫下或畫下仁慈圖像或者自己的一天(復原力三區),老師可以集結於每週一堂課做課堂上的大分享,分享過程中,即是學生實體檢核自己對身體的覺察以及對情緒的認識的機會。

來自基隆的楊老師回應…

我在學習復原力區時看到原來我是容易跑到低落區的人,而另外一位夥伴則覺得自己屬於容易衝到高亢區的人,因著我們兩人的差異,也讓我看到:「當覺察到自己處在低落區時,要想辦法回到OK區。而對於身邊的人,也可以藉由觀察而幫助他找方法回到自己的OK區。」這課程最大的領悟是:「自己學會,也幫助其他人學會。」

來自國小組的王老師回應…

兩天的學習讓我再次驗證:SEE Learning的神奇功效,上一週我面對一個低潮㸃,這兩天的研習正好提供自己恢復到復原力區的機會。尤其第二天情緒導引課程幫助我認清情緒,自我調整,走出低潮。我覺得能參與這場工作坊最棒的是先幫助自己。

來自高中組的李老師回應…

在課程設計上第四章探討共同需求部分,我自己在生命教育課程中設計了一個七個幸福牌卡的教具,這可以幫助學生來歸納需求。未來老師們也可以交流互換經驗。

國中組的李老師回應…

幾年前就接觸到SEE Learning,但中途又離開,現在想一想有些後悔。原來當時自己處於情緒不好的狀態中。隨著班上特殊生學生的增加,我才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SEE Learning。今天的課程讓我認識到SEE Learning對情緒的定義,情緒不是自己收集坊間的內容就可以迎任而解的,如何認識情緒,並按照有步驟的教案操作,可以學到如何正向地調解自己的情緒。這點是我最大的收穫。


在系統脈絡中提供內化與轉變的策略方法

SEE Learning提供的覺察練習、調節情緒策略都簡單易操作,但體驗活動帶完,如何讓學生願意持續練習並成為生活中的好習慣,這就扣回到SEE Learning以系統化、循序漸進引導模式的巧妙處,它如何讓學生有感,同時也啟發與生的慈悲本質,從照顧自己,關心他人,到系統思考的技能培養都兼具。如下是老師們在本次深培工作坊的領悟與反思。

來自新北市國中的陳老師… 

課程架構九宮格,每一個課程要素都彼此關聯,互相影響,人類及動物們都是有慈悲心,這是共同性的部分;但每個人的身體對情境的反應很多元,每個人的復原力技巧也可以很多元,在尊重每個人的差異性的理解下,當我們要去認識他人,是必須要更有耐心去理解他。

來自新北市國小的涂老師…

所有的教案要如何運用於日常教學中呢?SEE Learning的思考可以很活潑、思考面向很多元。有系統性的執行教案,在教導孩子時能有更好的轉化,讓孩子有更深刻的領悟。

來自新北市國小的李老師...

我覺得很幸福,接觸到這門課程,在第一章,學習體驗1到學習體驗3的脈絡引導,我更知道如何切入,引導出正向可行的班級共約。

來自新北市國小的簡老師...

感謝第三章明列注意力要練習的內容,體驗警覺、正念、監控覺知力,透過體驗,我的感受更深刻。更重要的是,要將總結留給學生,學生自己說出來,對他們幫助更大。而在第四章中,理解情緒、情緒時間軸、重新評估。情緒是平常上課比較少帶的部分,自己對於帶領這部分感到很陌生,但這是很棒的學習,這也是學生很需要的部分。

來自雲林國小的陳老師...

原來情緒保健比刷牙更重要,安定內在後才能有更好的表現,從SEE Learning體驗自己的情緒,尋找背後的見解,是一場內在的發現之旅。我發現「正念對話」的力量可以更多地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對警覺、正念、監控覺察力會有更深的理解。在情緒時間軸的體驗中,我理解到:「情緒背後的評價(見解),會決定正向或負向循環。重新評估認知是很重要的。」

來自基隆國小的陳老師...

情緒與社會人際學習是可以訓練的,我的「阿-哈」領悟是:「SEE learning 的活動,好玩又有趣的遊戲練習,學生可以學到社會、人際、情緒等實際體驗」。

 

團隊就是個支持的大後盾 

SEE learning 課程的問世就是要走向全世界,送給每個角落的兒童,如何擴大迴響圈呢? 我們正在形成社群,讓個人透過團隊的支持保留續航力。

來自台北的周老師回應…

我驚訝於整個工作坊的團隊精神,學到團隊的重要性。

來自台中的鄭老師回應...

在這裡我跟來自不同背景的夥伴學到很多。

幼小組的莊老師回應…

最深的感受是教育概念不是停留在說理層次,而是有實際參與練習的步驟,這個收穫很大。更大的感動是大家投入時間共聚,我們有遠從屏東來的老師,一起互動,老師先有體會跟感悟之後,再教給孩子,才能將感動傳遞出去。

來自業界的王小姐回應...

心智覺知和慈悲的鍛鍊是多層面的,世界和平是每個人的願望,有了團體合作和信任,即使感受低落也會有出口,我們不是孤獨的。
 

利仁教育基金會支持台灣教職員學習SEE Learning

經過這次首次中文深度培訓工作坊,讓老師們除了更深入了解SEE Learning架構與理論,還實際參與操作體驗且實際帶領教案,課程尾聲甘銘源董事長與李綠枝執行長親臨現場觀看老師們學習。

李綠枝執行長最後呼籲並期待:「未來會繼續產生更多在地的經驗!」

分享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