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8.11
藉由四天的深度培訓工作坊,除了對SEE Learning的理論架構更深刻理解,親身參與SEE Learning體驗活動與投入課程內容,培養各種技能,增強自我覺知、社會覺知和系統覺知,強化個人發展與專業實踐之間的關聯性。而SEE Learning更重視團體學習氛圍,老師回饋:「團體學習相互交流可增廣思維面向」;甚至,課程結束時,希望:「和夥伴共同組織社群,一起奮鬥!!」
第五至七章重視從人際到更大系統的學習,然而能從自我慈悲擴展到慈悲他人,透由小組共備教案與實際試教,老師們給予回饋:
「我很驚訝糸統思考者的習慣,可以了解全局,降低重覆性,更有效率」
「知道老師是一個引導者,但是這次透過教學手冊裡面所說,教師是學生的「身旁的嚮導」,會覺得自己身為老師的角色更鬆了,如果我是一個嚮導或是導遊,帶著學生一起進入學習的世界探索,我們是教學相長的狀態,會能坦誠的跟學生一起學習、互動。」
「即便我們都是教育者的身份,但大家思考的面向仍是很不相同」
華人的社會比較少探討自我慈悲,但透有SEE Learning教案發現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而過於苛責自己,是我們做老師的常態!然而需要更多資源來照顧自己;不過,自我慈悲並非自我縱容、自我憐憫、自我滿組、或強化自尊。自我覺知與接納是善待自己的第一步,透由老師們的分享,可見自我慈悲練習的可貴:
「透過學員的分享,才發現原來對自己仁慈有時候比對他人仁慈更難」
「對我來說,自我慈悲是「對自己好一點」,學習SEE Learning這半年來,我嘗試著在遇到困難時,對自己說出「沒關係,再來一次」、「給自己一點時間」等等的話語。我一直覺得SEE Learning 最困難的體會就是自我慈悲了,不過我現在正在練習慢慢愛自己的路上。」
「自我正向對話。我覺得這個練習,可以幫助自己執行自我慈悲,能照顧到自己,療癒自己,能幫助自己能回復到OK區的狀態。」
「自我慈悲覺察自身的弱點,溫柔的對待自身的不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相信自己是有機會可以改變,自己走過這個歷程,才有能力理解,接納自己和他人」
系統思考讓我們明白「我們生活在相互依存,息息相關的世界」,但也因此,老師們發現:「會知道要感恩的人很多,有時候會因為時間因素或是想快點結束,就會忽略較細的細節,但是這次讓我們好好的把每一個感恩的支線寫出來時,會發現一條支線會再延伸出更多的支線,環環相扣著,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事物都很重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謝天吧!謝謝在這世上的每個人帶給他人美好。」
「感恩是人世間宇宙間美麗的禮物,帶來身心靈、人際關係、系統連結之間的愛、美好、和平與幸福。」
「感恩是一個身心平衡非常關鍵要素」
「在生活裡 需要很多很多 人事物 跟 大自然 的幫忙 ,看到了更多其他的人事物自然對我們的重要.」
「感恩是善的回饋循環」